2024年9月中国企业信用大事记(一)
来源: 中国企业信用年鉴、中国城市信用、国信高端智库 作者: 日期: 2024-10-17

2024年9月,中国企业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中国企业信用年鉴编辑部对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和盘点。详情如下:

①市场监管总局将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

9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提出,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制度规则,推动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等。

②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5省开展商标代理信用评价试点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9月3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将选择在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五个省份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商标代理信用评价管理试点工作。信用评价对象包括试点省份所有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代理从业人员,信用评价设置A、B、C、D等4个等级。据了解,目前信用评价初步结果已经完成,6646家商标代理机构和10597名商标代理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分别在5个试点省份县级以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其中部分机构和人员因存在负面信用信息被扣减信用积分并调整信用等级。

③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个体工商户的信用风险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9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就《个体工商户促进发展和规范登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征求意见稿)》强调,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其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申请登记一个或者多个经营场所。登记机关应当在将经营场所地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管,应当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综合运用行业自律、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做到过罚相当、标准统一、宽严相济、惩教并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个体工商户的信用风险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④民政部: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不予认定慈善组织

9月5日,民政部公布新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认定条件。《办法》第五条规定了不予认定为慈善组织的4种情形其中第三款对不予认定慈善组织情形进行了完善,由“申请时被民政部门列入异常名录的”变为“申请时被民政部门列入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把严重违法失信社会组织列为不予认定慈善组织的情形。

⑤国家医保局:新增五家“严重”失信企业

9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示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企业名单,名单中共有28家企业。其中,四川倍聚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四川润泽源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集业药品有限公司、南宁市东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家企业被评为“特别严重”。同时,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被新增至“严重”失信名单。

⑥《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等6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9月6日,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等六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对《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计划号:20240449-T-469)《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计划号:20240439-T-469)《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计划号:20232139-T-469)《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计划号:20240445-T-469)《企业信用数据项要求》(计划号:20233721-T-469)《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计划号:20233850-T-469)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⑦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9月8日,在全国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为各地提升营商环境提供了借鉴。本次发布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涉及北京、上海、重庆、温州、石家庄、宜昌、佛山、厦门、长沙和兰州等10个地方,涵盖综合监管、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用地审批等多个领域,集中呈现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⑧市场监管总局:将虚标产品碳足迹标识行为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9月9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对认证活动和获证企业的跟踪指导,确保认证的有效性与公信力,严厉打击虚标产品碳足迹标识行为,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推动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结果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采信依据,推动产品碳足迹认证标识国际互认,将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融入绿色营商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工作中。

⑨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告知承诺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机制 强化信用监管

9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意见》提出,优化知识产权业务办理流程。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建立告知承诺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信用监管。

⑩国务院报告: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9月10日,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加强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禁止有严重人身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养老社区、小微养老服务机构等新业态监管措施。强化部门联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推动实现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确保失能老年人照护安心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⑪国务院报告:积极探索托育服务领域信用管理“黑名单”监管机制

9月10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指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处罚整改等信息部门间共享,积极探索联合执法检查、问题隐患动态整治、数字化智慧化监管以及信用管理“黑名单”等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方式,使监管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⑫国务院:深化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禁违规跨业经营、杠杆率过高、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成为保险机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保险机构监管评级制度,强化评级结果运用,强化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化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保险机构切实维护行业信誉。

⑬商务部正式启动2024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9月12日,由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等11个部门共同举办的2024年“诚信兴商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拉开系列活动帷幕。今年活动主题为“诚实守信 利企惠民”,商务部将会同10个部门紧密围绕主题,开展14项专题活动,集中宣传一批信用惠企政策,发布一批诚信典型案例,开展系列“银企对接”活动,支持诚信经营者发展壮大,形成“守信受益”的正向激励。同时将组织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信用惠民”主题活动,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企措施,进一步支持居民消费,助力企业经营,释放信用红利。

⑭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新质生产力最有力的表达

9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2024—2030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表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新质生产力最有力的表达。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具有提高市场效率、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贸易便利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市场信用工具、质量管理工具、贸易便利工具,通过信用赋能、质量赋能、效率赋能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信用赋能,是使新技术新产品赢得市场信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⑮生态环境部: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修复制度

9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部署了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加大政策支持等4方面任务。《若干措施》强调,规范环保信用评价,合理界定评价对象,坚持过惩相当,明确评价结果适用边界条件。推进依法不予处罚信息、一定期限之前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不纳入环保信用信息范围。推广环保信用承诺制度。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引导企业“纠错复活”,帮助企业“应修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