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国企业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中国企业信用年鉴编辑部对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和盘点。详情如下:
⑯国家体育总局:信用评价助力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
9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记者关于“如何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服务?”这一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张新介绍说,体育总局先后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体育培训的意见》等文件,初步形成了监管政策框架。指导各地体育行政部门研究出台体育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逐级压实监管责任,建立工作机制。部分地方在开展指导服务、规范人员资质、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如,建立培训机构库和从业人员“白名单”,开展培训信用评价和人员统一培训,建立监管信息库并实施培训机构台账动态管理等措施。通过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不断规范,努力实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让家长买得放心,让孩子学得开心。
⑰国家税务总局:截至8月底已有2.6万户新设立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升级
9月20日,在国新办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介绍说,在拓展纳税信用服务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持续优化纳税信用评价方式,助力新办纳税人信用提升,截至8月底,已有2.6万户新设立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升级。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规范和优化“银税互动”,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银行贷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7.6%,助力小微企业更好获得信贷支持。
⑱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要破除公共数据流通使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激发共享开放动力,优化公共数据资源配置,释放市场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坚实支撑。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重点行业、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公共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初步显现。到2030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更加成熟,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建成,数据流通使用合规高效,公共数据在赋能实体经济、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投资空间、提升治理能力中的要素作用充分发挥。
⑲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8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稳中有进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2024年8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57.05点,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8月中国企业信用状况呈现以下特点:全国企业信用水平略有上升,区域企业信用水平发展趋势向好,行业信用水平保持均衡向好态势。总的来看,8月份企业信用状况持续改善、稳中有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关注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还在显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需进一步发挥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
⑳央行:推动地方政府扩大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介绍“两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介绍说,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融资服务配套机制,为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营造有利条件,指导人民银行各地分行依托地方征信平台、融资服务促进平台等,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银企对接机制。推动地方政府扩大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交易评估等机制,有效发挥支撑作用。彭立峰还介绍了人民银行提升风险评估和信贷技术、加强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健全尽职免责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截至2024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超6200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近50%;制造业信用贷款占比38%,过去3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
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支持信用良好小微企业融资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的工作机制,把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调整风险分类标准,对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信用良好企业的贷款办理续期,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为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的相关支持政策真正实施到位,总局发布了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重点解决基层信贷人员开展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顾虑。
㉒国家能源局:存在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的 纳入电力交易信用评价
9月24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提出,存在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者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经营主体,在修复后方可办理市场注册业务。经营主体在办理电力市场注册业务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的,纳入电力交易信用评价,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依法依规采取将其纳入失信管理等措施。
㉓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让诚信成为食品行业的基本信条和行动自觉
9月25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等27部门,在京正式启动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围绕“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主题进行了权威发布、主题发言、案例解说和科普宣传等。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大力弘扬“诚信”的文化理念,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始终把诚信经营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让诚信成为食品行业的基本信条和行动自觉。要积极营造“共享”的食安氛围,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食品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要积极主动落实各方责任,严格监管执法,诚信守法经营,强化行业自律,开展舆论监督,增强科学素养,形成浓厚的共治共享氛围。
㉔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鼓励开展肉牛奶牛产业专属信贷服务
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提出,各地要主动开展肉牛奶牛养殖场户对接走访工作,对养殖经验丰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信用良好的养殖场户建立白名单制度,鼓励银行机构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强银政企户精准有效对接,对生产经营正常、信用状况良好、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肉牛奶牛养殖场户等涉农主体,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合理展期、续贷等方式予以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限贷。
㉕国家医保局等3部门:探索将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纳入医疗保障信用管理体系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三年内逐步将相关责任人员纳入记分管理,确保平稳落地。探索将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纳入医疗保障信用管理体系,“监管到人”提高精准性。
㉖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9月27日,国家数据局起草并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健全企业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在数据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流通、使用中实现数据价值的创造和提升。根据相关主体在数据产品和服务价值形成过程的实际作用,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收益。数据流通利用方面,《意见》鼓励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利用方式,发展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引导企业规范开展数据资源入表,健全数据资源价值评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从推动业务增长和创新发展出发,探索数据资源化、产品化、价值化、资产化的可行路径。
㉗第三届长三角信用论坛在上海举办
9月27日,第三届长三角信用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和全国信用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媒体界代表等出席了本次论坛,本届论坛评选出了“2023年度长三角十大最佳信用应用案例”。论坛还发布了《长三角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信用人才评定方案》等。
㉘市场监管总局:强化计量领域信用监管
9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出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鼓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强应用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民生计量、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办法》提出,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对违反《办法》规定,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受到较重行政处罚的机构,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㉙财政部就《会计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9月30日,财政部官网发布通知,就《会计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 14 条,明确了会计信用记录的分类、会计信用记录的时间、会计信用记录的更正等方面有关要求。此外,财政部在起草说明中强调,根据《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有关“除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另有规定外,公共管理机构不得超出本目录所列范围采集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只规定了会计信用记录有关要求,未明确会计信用使用等内容,待相关法律明确后,再作完善。